企業如果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條款,就可享受節稅效益。因此,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本身就是稅務籌劃的過程。
籌劃性,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對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在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
稅務籌劃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稅收籌劃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含成本,比如聘請專業人員支出的費用,采用一種稅收籌劃方案而放棄另一種稅收籌劃方案所導致的機會成本。
節稅實際上就是稅務籌劃的另一種委婉表述。通常意義上,凡是符合稅收立法精神的實現稅收負擔減輕的行為都屬于節稅,節稅在一切國家都是合法的也是正當的現象。
收入控制法
收入控制法是通過對收入的合理控制,相應的減少所得,減輕或拖延納稅義務以減輕企業稅負的節稅方法。
利用稅收優惠,控制所得實現時間。如盡量把利潤提前或集中于減免稅期,而把虧損或繳利提早或推遲于征稅期。
控制應稅所得額,以合法降低累進稅率條件下的應納稅額。企業可以通過適當的稅收籌劃把收入控制在一定范圍,避免由于所得級距的忽然爬升,導致稅負驟增。
運用低稅環境進行稅收籌劃
低稅環境是指稅率較低、稅負較輕的區域、行業和產品種類。選擇低稅區包括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技術開發區。低稅區稅收優惠政策之一是降低稅率,減少納稅環節,優化稅收環境。不僅給企業提供良好的稅收條件,而且為企業創造了稅收籌劃的便利。此外,產業傾斜政策也給企業投資提供了政策選擇和稅收籌劃的機會。例如,我國稅法規定,在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免征所得稅兩年等。